如何引证项目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对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渗漏点的前瞻性观察研究

  
@article{YKXB5199,
	author = {吉 宇莹 和 张 雄泽 和 李 妙玲 和 甘 雨虹 和 苏 永悦 和 米 兰 和 文 峰},
	title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对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渗漏点的前瞻性观察研究},
	journal = {眼科学报},
	volume = {36},
	number = {2},
	year = {2021},
	keywords = {},
	abstract = {目的: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自然病程中渗漏点的形态及变化。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观察从发病到发病后5~13个月的CSC患者的渗漏点的OCT形态,测量并计算Hall层、脉络膜全层各自厚度及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共20例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33~59(中位数41)岁]纳入研究。随访时间为5~13个月。在19例患者中观察到微小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1例患者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小凸起。在随访期间,仅1例患者的PED完全恢复,其他19例患者在视网膜下液被完全吸收时,RPE和Bruch膜之间仍存在微小分离。渗漏点处的Haller层/脉络膜厚度显著高于中央凹处(初诊时0.806±0.08 vs 0.863±0.06,P=0.003;最后1次随访时为0.801±0.07 vs 0.851±0.06,P=0.004)。结论:本研究观察到在急性CSC患者自然病程中,即使视网膜下液吸收,OCT显示渗漏点处仍存在持续的PED,更厚的Haller层及更薄的内层脉络膜,这些发现为CSC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更多线索。},
	url = {https://ykxb.amegroups.com/article/view/5199}
}